从20世纪初成功制造活性炭开始,首先进入应用领域的是蔗糖脱色精制,蔗糖液的精制有很多的步骤。首先以石灰来澄清,在浓缩结晶出初步精制的糖,称粗糖,纯度约96%。
杂质大多含在蔗糖结晶体外的糖蜜中,通过洗涤以出去。经洗涤的结晶再溶解在水中,使成为50%~60%的糖液。下一个步骤是澄清,主要是加入石灰使糖呈微碱性,再用磷酸中和,生产的磷酸钙可吸附杂质,用过滤法除去,然后用活性炭脱色。
在活性碳未出现前都是用骨炭处理,骨炭含灰量大,含炭量低,脱色效果差,理所当然地被新出现的活性炭所代替。我国蔗糖盛产于华南几省,其生产很少采用由红糖加工精制白糖的方法,所以没有大量使用骨炭或活性碳。
糖厂都采用二氧化硫漂白,将色素还原,这可能导致在以后同空气接触时颜色泛黄。但大部分的有色胶体都能被所形成的亚硫酸钙所吸附除去。不过当糖色重时,以活性炭脱色还是很必要的,并还有脱臭的作用。二氧化硫漂白,既不环保也对人体有危害,应加以改进。
利用活性炭脱色时,糖液的PH至关重要。偏酸性时易引起糖的转化,但脱色效果好,因此控制PH=7为佳。糖液稀有利于脱色,但使以后的蒸发负荷加大,一般控制在50%左右,温度控制在70~80℃。一个应引起注意的是活性碳脱色过程中会使PH下降,也就是说会使转化糖增加,因此应随时检测糖液的PH。
从20世纪50~60年代开始,美洲国家纷纷采用颗粒活性炭连续脱色,使大规模、连续脱色成为可能,经脱色失效的活性炭还可以再生回用。脱色庄子除了常规的吸附塔外,日本于1963年还创建一种脉冲吸附塔,称为国产1号装置(设在原新日本制糖股份公司的扇桥工厂)。
糖液由脉冲塔下部进入,经与塔内的颗粒活性炭脉冲接触后由塔顶派出。塔最下部的吸附色素负荷最重的活性炭,每天定时排出,同时新炭于排出炭等量从塔顶加入。活性炭的发出和填进在几分钟内完成作业。卸出的废炭经洗涤后热风干燥到水分达45%送入再生炉再生。